|
建党百年主题线路教学1. 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因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为“古田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会议后,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古田会议旧址附近的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在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提议下,于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开始筹建,1986正式动工,1989年元旦陈列展览正式对外开展,是龙岩市唯一一座全面、系统展示中央苏区闽西革命历史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馆内设有“红色闽西”、“闽西英烈”、“闽西红土名人”、“中央苏区·福建”等专题展览,重点展示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史实和闽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
2. 谷文昌纪念馆 从福建到浙江到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过谷文昌,还在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习总书记又一次深情谈起谷文昌。 谷文昌同志担任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期间,对党忠诚,心系百姓,严以律己,廉洁奉公,让“荒岛”变为“宝岛”。谷文昌同志改天换地,重整山河的革命胆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和勤政廉洁、踏实苦干的榜样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既具有坚定党性又充满温暖人性的共产党人崇高的人格魅力。从民众尊称他为“谷公”的一片深情和崇高的礼赞中,彰显出谷文昌同志恪尽职守、开拓进取,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通过参观学习,可以进一步坚定大家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激励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上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3. 大嶝岛 大嶝岛有东南沿海最纯净海域,水质、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一级标准,号称“天然氧吧”,是国家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嶝岛其以1958年"8.23"炮击金门的辉煌战绩,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的光荣称号以及爱国主义及国防知识教育基地。其中,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坐落在厦门大嶝岛东南端,是目前国内唯一面向金门岛,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由于大嶝岛与金门岛近在咫尺,这里就成为福建前线的最前哨,岛上除了军人和本岛居民外,外人是不许进入这个军事禁区的。尤其从1958年8月23日万炮轰金门后,这里几乎成为世界眼球聚焦的中心。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炮战中,大嶝岛向对面的金门岛发射了数不清的炮弹,对岸也不示弱,如雨的炮弹砸在八万七千多平方米的大嶝岛上,岛上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落下1.5颗炮弹,大嶝岛一度成为废墟。 在当今的和平年代,通过大嶝岛,依稀可以看到过去的岁月,告诉我们:和平至上。
4. 永定客家家训馆 永定客家家训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洪坑民俗文化村庆成楼内,向参观者集中展示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规。 客家家训馆由族谱、图片、书法三种形式展陈,展出了百家姓前20个姓氏族谱的祖训家规和永定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书法家训作品。内容涵盖了土楼客家人的祖训、家训、家规,突出展示客家土楼文化精华,集狡猾、欣赏为一体。 家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为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永定县认真挖掘客家文化、土楼文化,并把其中的客家家训进行整理、展陈。客家家训馆通过族谱、图片、书法三种形式展陈,内容涵盖了土楼客家人的族谱祖训和名人、名居家训。其中,族谱家训(祖训)选取百家姓前20个姓氏和永定客家族谱中记载的家训;民居对联、家训用图片形式展陈。
5. 东山抗战烈士陵园 据民国版《东山县志》记载,东山是我省抗日战争重点县之一。1939年7月、8月及1940年2月,日军3次大规模入侵东山岛,前后出动飞机127批356架次,空投炸弹1361枚,舰艇17批148艘次。中国军队在人民的支持下,与入侵日寇展开激战,3次将敌人赶出海岛,夺回全部失地。在3次抗战中,东山岛有588人壮烈殉难,其中阵亡官兵367名;烧毁房屋2456间,船147艘,东山民众财产损失巨大。 为悼念为国捐躯的抗日爱国将士,慰藉忠魂,1941年43位东山县旅外爱国华侨捐资建成由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亭等组成的“东山县抗战阵亡烈士陵园”,占地2000平方米。 1991年,福建省政府拨款维修陵园门楼,著名军事家肖克将军题匾“东山抗战烈士陵园”。先今还新增设了“东山抗战阵亡官兵英烈碑”和“东山抗战死难民众芳名碑”,进一步提升东山抗战史的文化内涵,对帮助群众了解东山这段抗战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 才溪旧址 才溪乡调查旧址纪念馆位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下才村。馆陈列展出文物230件,展品中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时用过的实物。1933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才溪“我们是第一模范区的光荣碑”。旧址展现了才溪模范区人民在搞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拥军优属、生产支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大量的革命文物。其中有毛泽东为“光荣亭”的亲笔题字;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勋章;周恩来签署的授衔命令以及领袖人物同将军在一起的历史照片。加上馆藏文物,一共700多件。毛主席所著的《才溪乡调查》报告主要介绍了才溪乡苏维埃代表会议的结构、代表的政治表现等基本情况,提出只有政治动员和经济动员相配合,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热潮。总结了苏区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给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好了准备。
7. 霍童古镇 宁德市霍童镇位于蕉城区西北部,是闽东革命重要根据地之一,也是闽东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80多年前,邓子恢、陶铸、叶飞、范式人、曾志等率领闽东人民以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创建了闽东苏区。叶飞、颜阿兰等率领的霍童暴动打响了宁德县工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进而建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推动了宁德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934年7月,宁德县苏维埃政府在霍童坑头成立;1934年9月,中共宁德县委在坑头村重建、福安的闽东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连江的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团第十三团及寿宁的闽东红军独立营在霍童桃花溪支提寺会师,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1937年8月,闽东国共和谈第一次谈判在霍童文昌阁举行。1937年12月国共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由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率领北上抗日;抗战胜利后,六团编入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1旅第1团及第2旅第4团,后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1949年编入第3野战军第9兵团第20军第58师172团、59师175团,先后参加了大小战斗数百次,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8. 下党乡 下党乡位于寿宁县西部,辖10个行政村。经济较为落后,是宁德地区四个特困乡之一,也是省定贫困乡。下党乡是一个与习近平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一个习近平倾注过心血的地方。“异常艰苦,异常难忘!”这是习近平后来回忆起下党乡时的真切感受。于1988年建乡的下党在过去有着宁德“西伯利亚”之称,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由于交通闭塞,乡民们都还怕家里的猪仔养肥了运不出去卖钱。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却由于下党乡党委书记杨亦周在一次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大胆“放炮”之后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机,下党乡的的穷困落后引起了习近平的极大关注。 1989年7月19日中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到此处进行调研,是1989年到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唯一挂点联系的特困乡。也因为习近平的出现,给了下党乡重生的希望。如今的下党早已置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外衣,一改过去“五无乡镇”(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老旧面貌。我们无法想象当年习近平一行为进入下党乡是如何披荆斩棘,攀悬崖峭壁,来回步行4个半小时,以至脚底磨出血泡,但他那平易近人、心系群众的肝胆形象却永远地镌刻在下党人民心中,无法抹去。
9. 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学村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原集美学村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现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学)等学校,还包括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龙舟池、航海俱乐部等设施。它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学村中的龙舟池节假日常举行赛龙舟。鼓乐齐鸣,南音悠扬,人声鼎沸,把平日宁静的校园变成欢乐的海洋,集美学村也就成了厦门旅游的一个热点。 1995年11月,该基地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月,被厦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命名为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门联合推荐和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0.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新馆于1991年2月落成,有开元寺馆和东湖新馆两个馆区。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湾宋代海船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设有“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等7个分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海交史的展示中心和研究基地,2008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先后于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8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一篇福建标杆企业走访交流下一篇街道、商圈党建经验深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