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道、商圈党建经验深度学习一、党性教育 1. 殿前湖里党群服务中心 湖里区殿前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服务全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心位于殿前街道办公楼的西侧附楼2-6层,建筑面积共2800多平方米,建有党建学习基地、党建服务中心、红色大讲堂、代表工作室、议事厅以及多功能厅、教育培训室、健身室、乒乓球室、书画室、声乐培训室、知心姐姐聊天室等功能区。 中心以弘扬“红哨精神”,扩大党建“朋友圈”,扎实推进街道城市基层党建为主线,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治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五个中心”作用,使中心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实训基地和常态化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阵地。 殿前街道凝聚“鹭岛红哨”党建文化,探索“345”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法,打造高殿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云创智谷“互联网+”党建等党建引领城市发展品牌。
2. 金尚社区 金尚社区由金尚小区和周边八个花园组成,隶属于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党委下设17个党支部,有党员324人。社区建设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创建文明平安社区为目标,按照“繁荣社区文化、完善社区服务、打造和谐社区”的思路努力创建和谐、文明、平安社区。社区内建有全市第一个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教育服务的 “绿色网吧”、市少儿图书馆分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有大型文化广场和舞厅、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活动中心,开办跆拳道、瘦身、舞蹈班、交谊舞、电脑等培训,便民利民,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还建立了社区再就业服务站和面向残疾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的救济服务体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在社区内蔚然成风。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等荣誉。
3. 软件园党群服务中心 厦门软件园是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集聚地,是海西地区信息产业人才的吸附器、培育器和加速器。软件园二期“党建e家”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按照“六有七室两统一”标准,设置了展示区、交流区、阅读区、活动区等区域,是园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展示党建成果、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公共阵地。 “党建e家”通过微信平台、非公企业党建网、书记Q群、党员e通卡等载体,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局,形成园区共建的三个共,即“资源共享、平台公用、活动共议”。作为“厦门党建e家”全市党员和党组织管理平台研发和试运行基地,软件园充分利用园区优势,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在日常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智能化、动态化,让党建工作真正步入互联网+的时代,既集中展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的特色经验,也充分反映了厦门市建设信息消费城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步成果。
4. 滨海街道商区党建 溪头下社因金山、曾山山水汇集成溪,村庄于下游呈月牙形而得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原系黄厝村的一个自然村,编为第十生产队,后改为第十居民小组,现今仍保存了较为完整的闽南风俗习惯和渔村特色。 实行网格化后,社区根据溪头下社的特点将其自然网格,设为黄厝社区第一网格,格内有居民69户、178人,婚纱摄影机构90家,民宿、文艺咖啡厅近50家。设网格长1名、由网格员2名(其中1名为支部书记)。该网格分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分网格长;第二层级为网格管理员;第三层级为网格助力员,由地段民警、居民小组长等组成。 社区注意发挥网格作用,及时收集信息,积极向上反映社情民意,把握机遇将溪头下社列入区级“城中村”提升改造项目,并依托党支部、居民小组、公共议事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群团组织和热心居民,主动作为,动员业主、商家、游客等各方共谋、共管,及时有效地化解提升改造过程中的矛盾纠纷,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5. 海峡国际社区 前埔东社区地处厦门岛东部,占地面积2.08平方公里,与金门岛一海相隔,是厦门岛内首个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居住社区。 前埔东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治理社区,在市委、区委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以奖代补、幸福工程”、城镇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灵活就业补助、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系列支持下,在上级党工委理论性的指导,社区党委秉持着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战斗堡垒、居民代表聪明才智、协同辖内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合作,以网格化的形式:开展抓治理、强基层的理念,架起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纽带,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突显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充当排头兵的重要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的福祉了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6. 海沧自贸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海沧自贸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于2017年1月正式启用,使用面积近1300平米,辐射园区2540多家企业,惠及350多名党员,9400多名职工。中心由海沧保税港区综合党委和海沧街道创新社区服务中心共同负责管理,共有管理人员7名,其中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2名。 自贸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围绕“党建统领、力量集聚、平台共享、效益叠加”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引领,聚焦服务推动发展,设立创新社区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自贸红领书院(党员阅览室)、电脑室、健身区、多功能会议室、党建联盟工作站、书记谈心室、党建工作室、党员活动室等10大功能区,并免费向园区内所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开放。依托创新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党建服务、商务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四大便民服务窗口,让园区企业、群众实现“就近办、马上办”,努力打造集学习教育、办事服务、联络联谊、展示交流、健康文化“五位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党建阵地,努力实现园区组织共建、机制共融、发展共谋、园区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不断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园区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7. 云顶创谷—梧村街道党建互联空间 中共思明区互联网行业联合党委在厦门云顶创谷成立,这是厦门地区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的一次新思路与新尝试。思明区互联网联合党委将互联网行业党员集合到功能性支部中,通过打造“兼合式”党组织,既让互联网企业党员跨越区域、跨越行业,通过联动找到组织归属,也实现了党组织对互联网行业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针对新媒体行业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强、管理分散等问题,思明区梧村街道抓住党组织设置这一关键环节,突破传统的单一性、封闭性设置模式,打破行业、区域限制,组建“兼合式”党组织。半年来,经过园区和街道的通力合作,“云顶创谷”成立了党支部,设立了党建阵地的“互联空间”。在这个基础上,梧村街道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促成了思明区互联网联合党委(兼合式)的成立。 非公党建领域的创新,梧村街道一直走在厦门全市前列。2006年,梧村街道成立全市首家楼宇党支部,让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有了共同的“家”;先今,全省首个互联网党委在云顶创谷成立,梧村街道一步步地让党建搭上互联网快车,开启“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实现党建工作科学、高效、规范的信息化智能管理。
上一篇建党百年主题线路教学下一篇福建乡村振兴主题线路 |